泰國的傳統醫學的現狀
在泰國衛生部每年約30億銖(約1.2億美元)的預算中,用於促進傳統醫學發展的經費為1.3億銖,約占預算的4.3%。泰國的第七個衛生發展規劃(1992∼1996)表明,衛生部將促進民立技術如泰醫學、泰藥學、泰醫推拿、藥用植物及其他民間技術的發展。政府支援這些形式的技術進入政府的健康服務中心並與現代技術一樣被應用於臨床。目前有2個健康中心、10個省級醫院和20個鄉村醫院有傳統泰醫門診或診所,患者可選擇進行現代或傳統醫學的治療。
目前,在泰國估計和139900個開業行醫者(GTM)和Ayurveda醫生(ATM)行醫執照。估計3000名持行醫執照和10000名無照的傳統醫生在行醫。此外,約240000名非持照地方劃醫在鄉村行醫。
1957年,泰國第一所傳統醫學學校在Wat Po建立,自1962年以來,由該校畢業的學生可獲GTM。1982年由傳統泰醫學促進會建立的Ayurved – Vidyalaya (Jewaka Komarapaj)學院,是由政府支持的Dr. Ouy Ketusingh領導的非政府組織。在該校的三年學習課程中,入校的中學畢業生接受傳統醫學和一些基本的現代診斷技術的教育,以便他們更易與其他衛生保健技術溝通。該學院的畢業生常稱為ATM。他們被允許在實踐中使用一些基本的醫療工具,如溫度計等,但不允許開西藥處方。1987年,皇家頒佈了管理行醫的新的培訓傳統醫生的修正案。自此以後,泰國衛生部已將ATM納入衛生工作範疇之內。
在泰國第六個國民經濟和社會規劃(1987∼1991年)中,衛生部醫學科學院傳統藥物研究發展部、科學技術環境部科學技術所、Mahidol大學和朱拉隆功大學對5種傳統藥物進行了系統研究。由德國政府藥物經濟組織援助開展的Cassiaalata和clinacauthusnutans的研究成果,已由政府藥物組織大規模生產和銷售。政府藥物組織生產了用於治療消化不良的薑黃粉末膠囊、輕瀉劑番瀉葉,用於止咳祛痰的刺天茄(Solanumindicum)及Solanumtrilobarum,卡薩蒙納薑油(Zingi- gibercassumunar)、抗菌霜、大蒜膠囊,治燒傷的蘆薈和治單純性皰疹及帶狀皰疹感染的青箭霜(Clinacanthusnutans)共8種傳統藥物製劑。泰國醫學研究部(現為傳統藥物研究開發署)和醫學科學部對175種傳統藥物(傳統藥物製劑中常用於解熱劑、強心劑或其他用途的藥物)進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試驗。此外,對官方性的泰國傳統藥物處方即解熱製劑“Yachataleela”、治胃痛製劑“YathatBanjiob”、止喘製劑“YaPrasaPlai”和一種婦女產後所用的製劑作了慢性毒性試驗。試驗表明,這四種製劑在治療劑量範圍內無毒。
醫學研究所對8種官方傳統藥物製劑的生產技術進行了研究,8種官方傳統藥物製劑是:用於解熱的“YakeawHow”,用於止腹瀉、痢疾的“YaLeungPidSamut”,用於止咳祛痰的“YaPras-aMaweang”,用於解熱和通便的“YaTreeHom”,用於解熱的“Yachantalleela”,用於強心的“YaHomNawakoat”,用於胃腸脹氣、月經紊亂和帶下的“YaPrasaPlai”和用於治療痢疾和腹脹的“YaThatBanjob”。傳統藥物研究開發署與傳統泰醫學研究所對一些常用的傳統藥物製劑進行了亞急性毒性試驗,這些藥物包括由白花丹、胡椒及假蓽茇組成的“Tree Sarn”和由毛訶子和余甘子組成的“Tree Pala”。
泰國傳統的醫學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於泰國政府的重視,近年來,泰國傳統醫學有了很大的發展,如泰醫的推拿在泰國極為盛行,深受泰國人民及到泰國旅遊的各國旅遊者的歡迎。泰醫學為泰國人民的健康以及泰國的經濟發展和建設做出了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