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傳統醫學基礎理論
印度傳統醫學基本理論起源於Panchamahabhutas和三要素概念,印醫認為人體和宇宙萬物均由Panchamahabhutas組成。人體的功能包括身體、心理和精神,三者互為補充。人體的疾病可由三要素理論解釋,三要素為:動(Vata或Vayu)、能(Pitta)和惰(Kapha或Sleshma)。"動"顆粒(又稱"風")司管各種細胞與器官的能量的利用、合成與分解,"動"還支配"能"與"惰"的運動,從而主管全身功能;體內的能量以"能"顆粒的形式存在,"能"(又稱為"膽")主管所有生化反應及代謝過程,為身體提供熱量及能量。"惰"顆粒(又稱"痰")構成細胞及細胞內結構,維持身體內環境,使身體強壯、穩固。上述三要素平衡則健康,失去平衡就要患病。三要素各有各自一套的疾病。按這一三要素理論,刺激劑屬"能"藥,鎮靜劑屬"惰"藥,酒類屬"能",能增加體內"能"的活動。
印度傳統藥學
育吠陀醫學中的藥學書籍較多,約有70餘種,其中收載約8000個處方。此外,尚有大量處方並未收錄,但在日常行醫中大量使用。由於藥物在印醫治療學中佔有較大的比重,因而印度比較重視對傳統醫學中的藥物進行研究,印度對2000種印度產的藥用植物進行了研究,對869種植物的50%乙醇浸膏進行了藥理篩選,其中81個樣品有各種類型的藥理活性,例如降壓的蘿芙木、治療糖尿病的苦瓜、保肝及退黃疸的胡黃連等。在印度傳統醫學文獻中記載了許多治療炎症、風濕病和關節炎的藥用植物。一些印度研究部門重點研究了印度的抗炎草藥的藥理活性。研究證明,69種草藥具有較強的抗炎活性,其中7種中草藥進行了臨床驗證。
由於印度傳統醫藥中許多植物是有毒的,因而印度傳統醫學中也發展了一些減毒或去毒的炮製技術,例如曼陀羅種子在冷水中浸泡3小時,再在酸橙汁中浸泡1.5小時,最後放在牛尿中浸泡30小時,然後除去種皮後,便可入藥使用。大麻則是在白韌合金歡(Acacia Leuc0phloea)煎劑中煮沸大麻的葉或花,乾燥後,再置入牛奶中浸泡,最後陰乾則去其毒性。
印度傳統醫學組成
印度傳統醫學由阿育吠陀學、尤納尼醫學、西達醫學、瑜伽功所組成。
一、阿育吠陀學 阿育吠陀學是印度傳統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
Ayurveda這一詞由兩個詞素所組成:Ayur(阿育)和Veda(吠陀)。前者為"生命"之意,後者為"知識、科學"之意,因此Ayurveda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阿育吠陀是古代印度對其傳統醫學的稱謂,至今東南亞諸國,尤其是在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等國家的醫療保健事業中發揮較大的作用。
《者羅迦集》、《妙聞集》和《八心集》等三部傳統醫學著作是阿育吠陀最經典的核心著作。其中《者羅迦集》是阿育吠陀中內科學的權威論著。耆婆是印度傳統醫學中最負盛名的醫學家。他曾擔任頻婆娑羅王與阿暗王的御醫。在孫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中便記載耆婆"治惡病三,方一十一首,論七首",其基本內容是耆婆治惡疾、癩的醫方與醫論。由此可見,耆婆不僅在印度傳統醫學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我國的中醫也有一定的影響。
阿育吠陀有八個專科:內科、婦兒科、心理醫學、眼耳鼻喉科、外科、毒物學、老年學、優生學及催性學。
阿育吠陀對疾病的治療方法如下: 1.Shamana療法。 其目的在於消除受累及的體液因素。根據阿育吠陀的理論,一些至病因素首先造成體液異常液化,這種體液的變化造成體內各組織失衡,釋放過多廢物。這些廢物或是造成體內各種管道阻塞,或是沉積於某一組織,從而引起疾病。因而Shanmana療法就是要驅散受累的體液因素而恢復正常平衡狀態。具體醫療措施為給病人服用健胃劑、消化劑、促使患者饑餓或口渴,使之增加運動或日曬。 2.Shodhana療法 如催吐、致瀉、灌腸、放血、沐浴、發汗等 3.手術療法。 4.飲食療法 調節飲食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二、尤納尼醫學 尤納尼醫學認為,人體內有四種體液:血、痰、黃膽汁、黑膽汁。疾病是體液平衡的失調以及機體一部分或幾部分不能夠排除致病廢物的表現。尤納尼醫學在治療中強調要充分發揮人的自愈能力,並幫助人體發展這種能力來克服機體的失調狀態,因而尤納尼醫生推薦預防接種和免疫以防止疾病。目前尤納尼醫學仍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中應用。
尤納尼醫學所使用的藥物主要是草藥,也包括動物、礦物和海產藥物。在臨床實踐中,使用的藥物或是單味藥或是複方。
尤納尼的醫生有兩類: 1.從正規院校獲得學士學位; 2.無學位,但有長期的實踐經驗。 在印度有專門教育和培訓醫師的尤納尼醫學院,學習期為四年。學習的課程既有現代醫學知識,又有尤納尼醫學知識。印度衛生部下屬的尤納尼醫學理事會負責制定教學大綱、進行執照考試及其註冊。
三、西達醫學 西達醫學在印度南部各邦較為流行。西達醫學所用的藥物中有大量有毒物質,其中包括汞、硫磺、砷等礦物藥以及植物毒素等。西達醫學的原理與阿育吠陀極為相似。
四、瑜伽功 瑜伽氣功學說中包括了印度人民的大部倫理、道德、哲學以及有關對人體的認識觀念。瑜伽氣功強調保持和恢復人體健康從而防止疾病。它認為,通過思維和意念的力量以及瑜伽所創造的功法,可以改善人體各氣官或系統的功能,從而延長壽命,防止衰老和疾病。在印度有瑜伽研究所和學校,因此瑜伽氣功在印度相當流行。瑜伽氣功主要包括有:正確的呼吸、合理的飲食制度、體內外衛生、生活的節律性、自我控制及其功法。
印度傳統醫學機構
目前在印度大約有300 家阿育吠陀醫院,12000 個門診部。
在傳統醫學教育方面,在印度現有 98 座傳統醫學學院,44座大學設有阿育吠陀系,學習期限為 5.5年。每年印度傳統醫學專業畢業生約為500名。印度傳統醫學院入學資格是初中畢業生。1976 年印度成立國立阿育吠陀學院,其中有6個系培養研究生,每年培養150名三年制碩士研究生。除上述"學院派"的培養方式之外,還有"師帶徒"的教育方式。無論哪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印度醫生都要在政府註冊。
印度現有20余家傳統醫學研究所或中心。其研究重點是風濕性關節炎、偏癱、坐骨神經痛、脊髓灰質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哮喘、糖尿病、絲蟲病、瘧疾、腫瘤、白癜風等。在臨床研究中,特別強調要突出印度傳統醫學理論的概念,而且要求科研人員既懂得印醫又懂得西醫。
發布時間: 2007-09-18 14:28:40 |